2025 国庆超级黄金周:机票还会大跳水吗?

日期:2025-09-19 09:36:21 / 人气:1


作为 2025 年最后一个长假,叠加中秋节形成的八天 “超级黄金周”,再加上 “请 3 休 12” 的拼假可能,彻底点燃了大众的旅行热情。航旅纵横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17 日,国内航线机票预订量已超 593 万张,出入境航线超 140 万张,日均预订量较去年分别增长 28% 和 16%。飞猪数据也印证了预订热潮 —— 出游商品预订量已远超去年及同为 8 天假期的前年,且预订节奏提前了 3.5 天。
但 2023 年、2024 年国庆前机票 “大跳水” 的记忆仍让旅客心有余悸,“没出发就亏数千元” 的热搜仿佛就在昨日。2025 年的机票价格是否会再度 “背刺” 消费者?答案或许是否定的。

一、集体跳水难再现,仅个别航线或遇低价

“今年行业性的机票集体跳水基本不可能出现,仅个别运力过剩的航线可能有价格波动,大盘会保持稳定。” 某央企航司收益管理岗人士明确表示。海航旗下航司市场部人士也持相同观点,结合春运、五一、暑运等前期旺季表现,机票跳水现象已显著减少。
这一判断源于航司对过往教训的复盘与策略调整。2023 年起的价格跳水,核心是供需预期严重背离:航司误判疫情后 “报复性增长” 态势,初期定价过高;同时受三年亏损压力影响,急于通过旺季回本,最终因旅客不买账被迫降价。如今航司已针对性优化策略,核心逻辑从 “高价试探” 转向 “精准锁客”:
  • 预售定价更务实:热门高峰时段(9 月 30 日、10 月 1 日、7 日、8 日)及热门航线坚定守住全价票,不轻易放折扣;非热门目的地及节中(10 月 3 日 - 6 日)需求洼地,直接从 3-4 折起步,需求回升再逐步提价,避免往年 “7 折起售无人问津,临期 2 折甩卖” 的尴尬。
  • 强化预售确定性:通过低价引导旅客早订票,既帮旅客锁定行程,也为航司提前锁定收益,减少临期不确定性。
此外,多重外部因素也支撑价格稳定:需求端,八天长假催生的出行需求集中且刚性;供给端,航司未盲目增加运力;政策端,民航局将 “规范价格行为” 纳入重点工作,行业协会推动《自律公约》,有效避免恶性价格战。2024 年因中小航司 “带头放价” 引发的市场踩踏,今年难再上演。

二、“量升价稳” 背后:民航仍陷 “旺丁不旺财” 困局

尽管价格不会集体跳水,但 “水涨船高” 的景象也未出现。航班管家数据显示,截至 9 月 16 日,国庆国内经济舱平均预订票价 896 元,同比仅微增 0.5%;航旅纵横数据则为 1017 元,整体与往年持平,呈现 “首尾高、中间低” 的典型特征。
这背后是民航业难以摆脱的 “以价换量” 内卷。2025 年上半年,三大航均面临 “增收不增利” 压力,旅客结构变化、高铁冲击、供应链问题等多重因素叠加,迫使航司通过低价换客座率。即便是盈利标杆春秋航空,上半年净利润也同比下滑 14.11%—— 三大航降价后,其价格优势被削弱,优质服务与时刻资源更具吸引力,进一步挤压低成本航司空间。
不过细分市场有所差异:国内冷门航线受高铁分流影响,仍可能小幅 “以价换量”,但程度远轻于前两年;东南亚、日韩等国际航线因需求复苏,票价有望稳定或上涨。为保收益,航司正采取差异化策略:热门航线靠价格锁定收益,冷门航线靠精准营销吸引客群,同时拓展辅营收入填补利润缺口。

三、出行建议:错峰最划算,节后淡季有惊喜

结合市场特征与航司策略,国庆出行可把握三大技巧:
  1. 高峰时段尽早订:9 月 30 日、10 月 1 日的出发航班,10 月 7 日、8 日的返程航班,尤其是热门旅游城市(如三亚、昆明、西安)及枢纽航线(如北京 - 上海、广州 - 成都),全价票占比高,提前 1-2 周预订是最佳窗口期,越临近越难有折扣。
  1. 节中错峰享低价:10 月 3 日 - 6 日为需求洼地,尤其是冷门目的地(如三四线城市、非传统旅游地)航线,价格可能低至 3-4 折,既能避开人群,又能节省费用。
  1. 关注节后淡季福利:国庆后民航将进入长达两月的淡季,以上海至贵阳航线为例,10 月 13 日经济舱票价仅 300-600 元,甚至低于高铁。航司大概率会推出 “随心飞”“学生票优惠” 等促销,错峰出行性价比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返程出现新特征:10 月 4 日、5 日形成小高峰,部分旅客为提前回家过中秋或错峰省钱选择早返程,这部分航班价格已略有上调,计划提前返程需尽早锁定。

作者:杏彩娱乐注册登录官网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彩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