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战之殇:中国市场的“内卷”困局与破局之道
日期:2025-07-17 19:03:11 / 人气:6

在中国市场,价格战似乎已成为一种常态,尤其在电商和汽车制造等行业,激烈的价格竞争不仅让企业陷入“囚徒困境”,也对整个产业链和消费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种残酷的价格战不仅没有赢家,还暴露出诸多深层次的问题,亟待各方共同反思与解决。
价格战频发:电商与汽车行业的“内卷”困局
外卖行业曾是价格战的“重灾区”,如今春季战争刚结束,夏季战争又打响。淘宝闪购、美团、京东外卖等平台纷纷投入巨额补贴,订单量虽在短期内有所提升,但市场秩序却再度面临低价冲击。汽车制造行业同样如此,今年前4个月降价车型超过60款,5月更是激增至百余款,部分车型降幅超过5万元。从2022年到2025年,降价车型数量逐年递增,价格战愈演愈烈。
与美国、欧盟等国际市场相比,中国的价格战显得尤为激烈。美国新车平均价格在2022 - 2024年间略有上涨,欧盟电动汽车均价也在同期上涨了14%左右。而中国某些领域市场的价格战,在全球市场属于孤例,这种过度的价格竞争对整个产业造成了极大的伤害。
价格战的负面影响:损人不利己的“恶性循环”
• 降低行业利润,阻碍创新升级
价格战严重拖累了供应链企业。以汽车行业为例,汽车零部件采购价连年下降,供应商净利润率从2015年的9%降至2025年一季度的3.8%,低于制造业平均水平。车企向供应商付款周期也被大大拉长,严重影响企业的资金周转和发展。外卖行业同样如此,平台的大规模补贴看似让消费者受益,实则让整个餐饮生态付出代价,商家利润被压缩,甚至出现新平台让商家分摊补贴成本的不当之举。这种低价竞争导致企业利润微薄,无力投入研发和创新,阻碍了整个行业的升级和发展。
• 企业自身难获好处,股价下跌
从外卖价格战来看,无论是发起者还是应战者,股价都受到负面影响。京东、阿里巴巴等企业的股价在价格战期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市场对企业这种行为并不看好。投行预计各大平台在外卖业务上亏损严重,且价格战带来的长期收益前景不明朗。外卖行业需要长期投入,补贴大战最终会转化为供给和履约网络的竞争,而市场份额格局并未因价格战发生根本改变,美团仍占据主导地位。
• 消费者未必获利,质量与体验受损
表面上消费者在价格战中得到了实惠,但实际上产品降价往往是以牺牲质量和安全性为代价。汽车行业存在偷工减料的现象,如高压线束材料“铜改铝”、关键传感器数量缩减等,导致整车质量“明升暗降”。外卖行业也存在减量降质的问题,商家难以长期支撑低价菜品,最终牺牲顾客的体验感。餐饮消费是有限需求市场,补贴再多也无法改变消费者的需求上限。
破局之道:寻求互利共赢的创新模式
• 企业应承担社会责任,探索创新模式
平台企业和终端制造龙头作为行业链中最有影响力的一端,应探索互利共赢的模式,而不是依仗自身地位绑架胁迫整个产业链。企业要注重科技创新、服务创新,通过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来赢得市场和消费者的尊重。例如,奇瑞汽车董事长尹同跃反思后认为,质量的排名比销量重要,利润的排名不如创新重要,企业要更注重品牌、创新、管理变革以及质量和服务升级。
• 调整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上发展
当前企业的向下内卷与过去的产业政策、资本政策及科技产业政策有关。政府应适时调整这些政策,给企业向上发展的空间和安全保障。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强度,像亚马逊一样将资金投入到AI开发、国际市场拓展等领域,而不是仅仅依赖价格战来获取市场份额。
反思与展望:价格战并非长久之计
价格战虽然在短期内可能会带来一定的市场效果,但从长远来看,它是一种损人不利己的竞争方式。企业应该摒弃这种野蛮粗暴的机会主义行为,树立长远的发展眼光,通过创新和提升核心竞争力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
结语
中国市场的价格战困局已经到了亟待解决的地步。企业、政府和全社会都应深刻反思价格战的危害,积极探索互利共赢的创新模式,调整产业政策,引导企业向上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内卷”怪圈,实现产业的健康发展和消费者的真正受益。
作者:杏彩娱乐注册登录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 刘德华参演《长安的荔枝》始末,...07-17
- 董璇婚宴敬酒照曝光,两套礼服不...07-17
- 汪峰也来卖课!299元声乐课销量惨...07-17
- 董璇二婚也不含糊!圈内明星出席...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