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发动的“安世之乱”竟然把自己逼得没有生路?

日期:2025-11-19 17:50:20 / 人气:4



在中方表示同意荷兰经济部派员赴华磋商的请求后,安世事件似乎迎来了转机。但怎么说呢,转机确实有,只是方向不太对。

当地时间11月13日,英国《卫报》刊登了对荷兰经济事务部大臣文森特·卡雷曼斯的独家专访。作为这场争议风暴的“核心人物”,卡雷曼斯不仅没有悔改,还坚持认为荷兰做了一件“好事”,让各国领导人清醒地认识到各自对华依赖的程度有多深。并且表示,如果再来一次,他还是会这么做。

荷兰政府在“安世之乱”里面子、里子丢尽,这已经不是人们关心的事了。荷兰在欧盟内的“传统黑手”位置不保,也是很有可能的。美国的“50%穿透性规则”是荷兰侵吞安世的直接诱因,只不过现在该规则推迟了一年实施。对荷兰来说,这一决定晚了一个月,要是早来一个月,估计荷兰也会进一步拖延,得罪中国毕竟是代价很高的举措。

荷兰本来料定中国无可奈何,只能在抗议与威胁中被动接受。荷兰可以在扯皮中维持现状,直到情况更加明朗的时候再做最后决断。安世中国直接独立运营并实施禁止出口,显然出乎荷兰意料,极大地复杂化了荷兰对下一步的谋划,荷兰这才意识到事态的复杂性超过预料,向失控的方向发展。

荷兰大选进一步增加了复杂性,毕竟荷兰内政的第一要务依然是应对强势的极右势力。中左派当选不算太意外,大选换届后,依然是换汤不换药的中间派执政。但极右的维尔德斯的自由党大幅度丢失席位是个意外。只不过,极右翼不仅疑欧,也疑美的“荷兰优先”口号在政治上对荷兰政府产生的压力依然强大。所以应对极右翼冲击才是荷兰新政府的第一优先。

但这次,荷兰政府又露出了软肋。不管荷兰政府如何辩解,部长令与美国“50%穿透性规则”的关系,从颁布到撤销的时间点与节奏上的关联一目了然,这为“荷兰主权受美国操控”的论调提供了有力弹药,鼓吹“荷兰优先”的极右派不可能不借题发挥。荷兰政府闯下欧美车厂供应链大乱的大祸更是成为极大的把柄。这个例子还可能成为欧洲各国疑欧派的有力弹药,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在“亲美卖欧”方面越来越“不像话”了。

更重要的是,侵吞安世损人不利己

荷兰政府引用的《物资供应法》是针对战时情况下,敌对国家控制关键物资供应的情况而制定的。荷兰不敢称中国为敌对国家,车规芯片是否算关键物资也不好说,但荷兰政府的行为非但未能保障供应,反而直接打乱了全球车规芯片的供应链、造成断供,且荷兰政府无力恢复供应。

众所周知,安世的封测产能有70%在中国,海外的30%产能无法满足安世中国停止出口后出现的缺口。新建一条封测产线,没个一年半载根本落不下地;就算是现有产线,想扩产也谈不上容易。安世的封测重心在中国,海外新建或扩容多半还得仰仗安世中国团队的技术支援。可在“安世之乱”之后,这条路基本被堵死了。

而且,新建产线或扩产都离不开资金。可荷兰安世当前产权未定、自有资金不足,外部融资同样面临“钱从哪儿来”的难题。理论上,荷兰政府乃至欧盟可以注资,但这会牵出一整套政府与企业关系的复杂问题:政府直接入股门槛高、程序多、合规约束严。更现实的是,荷兰法院仅冻结了闻泰对安世的产权与管理权一年,一年期满后如何处置并不明确。安世很可能等不起政府把所有流程走完。

更糟糕的是,用户肯定等不及,大批欧美车厂已经接近停产边缘。

荷兰安世从10月26日起,停止供应安世中国晶圆,试图用焦土政策逼迫安世中国就范。但安世中国意外宣布,库存可以保证年底之前的产品供应,明年起计划转用国产晶圆接上供应链。这就成为一场赛跑,而时间不站在荷兰安世那边。

在安世中国板块方面,同属闻泰体系的“上海鼎泰匠芯”被列为上海市重大项目,总投资超12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首座12英寸车规级功率半导体晶圆厂。项目规划月产能10万片:一期4.5万片/月、二期3.5万片/月、三期2万片/月;提供0.18μm至0.11μm等多技术节点的可定制工艺,覆盖Power Discrete、Power IC、Analog/Logic等产品的研发与量产,为全球客户提供通用与深度定制的半导体解决方案。

闻泰此前表示,鼎泰匠芯12寸晶圆实现了MOS工艺平台升级,成本和产品性能极大优化,产品由40V逐步向中高压MOS产品系列拓展,更好地支撑新能源汽车、AI服务器、人形机器人等产品向48V平台架构演进。新一代MOS产品已成功进入国内头部新能源汽车客户供应链,将在2025年下半年(预计10月份)开始量产交付。

“安世之乱”之后,鼎泰匠芯必须疯狂加速产能爬坡,但这比荷兰安世除了“正在探索其他方案”并无具体方案和时间表的起点高多了。

现在安世芯片的设计主要还是在荷兰总部进行。但现有车规芯片技术复杂度不高,制造与设计均相对简单。控制车窗上下、LED车灯的开关亮度色彩,能有多复杂?安世中国完全有能力绕开荷兰安世可能设置的IP障碍,设计、制造“功能等效”的替代产品。

产品认证是一个挑战。恰好,中国组建了车规芯片认证测试设施。用户是否认可“中国认证”的安世芯片也在一念之间。如果安世中国愿意提供足够的质量和问责担保,在芯片断供的威胁面前,用户或许愿意立刻大批转向安世中国的替代芯片。

事实上,荷兰安世也有新建产线和产能扩大后的产品认证问题,只是荷兰安世的认证挑战在下游,安世中国的认证挑战在上游。中国市场占安世的半壁江山,荷兰安世已经面临丢失最具活力的中国市场的境况,如果安世中国追杀到欧美市场,荷兰安世就没有生路了。

车规芯片的结构性转型与荷兰安世的困境

更关键的是,车规芯片正处在一场结构性转型中。这场转型的第一动力自然是AI与智能驾驶,“高度集成”则是第二动力。过去一辆车要靠数百颗小芯片通过车载网络彼此连通,分别管控无数功能。未来的车规级芯片则要把这些分散功能收拢到少量,甚至单一的大型SoC上,在成本、性能和可靠性上都是一次跳跃式升级。

这条路径在手机行业早已成为常识,也必将成为汽车电子的新常态。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晶圆到封测的一整套全新产线。正因为闻泰在这方面积极推进,才引起荷兰政府与“荷兰安世”的警觉,安世现有的产品结构与产能仍围绕“分布式小芯片”架构。如果设计与制造重心转向中国,客观上会边缘化荷兰安世的既有地位;说到底,荷兰政府此举更多是在保护一套正在落后的产能体系。

鼎泰匠芯-安世中国的新产能组合还可以面向车规级芯片48V化趋势,顺应提高电压以便降低车载电机的体积和重量、适合快充快放的潮流。而且即使在内燃机汽车上,48V架构也已广泛应用,以便适配“轻混动”汽车,助力汽车在辅助启停、加速助力与能量回收方面更高效。这一趋势在欧洲电动化转型放缓的当下,几乎成了为内燃机汽车“续命”的关键标志。

事实上,闻泰的产业升级布局已经到了“箭在弦上”的节点,经此一事,闻泰与安世中国可以把“国产化”与“产品转型”两步并作一步走。反观荷兰安世,要完成自身转型,既有时间与技术的门槛,也有“资金从何而来”的现实掣肘。可以说,荷兰安世并无“等、靠、要”的时间成本。与荷兰政府“联手”对闻泰突袭之后,荷兰安世突然发现自己陷入进退失据的境地,实际上黔驴技穷。

荷兰安世的“挽尊”与无解困局

于是我们看到,路透社在11月6日发表了一篇这样的报道,安世荷兰总部在声明中称:公司在其他国家的工厂仍正常运转;“安世中国不受荷兰总部控制”的说法不实;同时提醒用户:公司无法保证10月13日之后在中国生产的芯片为正品并符合质量标准。

驳斥安世中国不受荷兰总部控制为不实消息,好比一对打到大庭广众的冤夫怨妇中,掌管锅碗瓢勺和房本的一方大喊“离婚、分家”,另一方说“不实消息,还是我在管家”。值得注意的是,荷兰安世在质疑安世中国现在用德国和英国晶圆生产的芯片不保证是正品,可能暗示将不提供相应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

这是下三滥的招数,也是没用的招数。除了事实独立之外,安世中国今天生产的芯片与昨天没有不同:同样的晶圆来源,同样的产线工艺,同样的产品设计和分销渠道。荷兰安世只是在挽尊,试图在舆论上夺回主动权:“我才是真安世!”

荷兰安世对新产品的质量与认证的质疑并非全无依据,但认不认这个道理不取决于荷兰安世,而是取决于世界各地的用户。质保和售后服务不是问题,毕竟这方面安世中国就能提供。欧美汽车公司在感情和习惯上可能更愿意让荷兰安世补上安世中国禁止出口后的缺口,但需要立刻马上,而不是4~6个月甚至一年之后。毕竟,如果停工到那时,工厂的坟头草都枯了。

安世中国已经把分家后的小家安排好了,荷兰安世还没有,而且安世中国将成为荷兰安世头号,也是最危险的竞争者。

后续博弈与长远影响

荷兰政府可能会回到要求闻泰出售安世股份的老路,这次闻泰未必不同意,但出售的安世里不可能包括安世中国。这将牵涉资产和债务分割等繁琐事务,还将牵涉客户关系、分销渠道、竞争条款。时间是一个大问题,在荷兰安世与安世中国反目成仇、荷兰安世前途高度不明之后,谁来接盘将是更大的问题。

安世的品牌权是另一个问题。闻泰和荷兰安世之间谁都不会轻易放手,用户其实都清楚两边的底细,最后可能是在协议下各自重建品牌,比如“中安”“荷世”什么的,反正安世本来就是从飞利浦半导体到恩智浦再到安世一路过来的,再换一次品牌不是大不了的事。然后两边楚河汉界,大战三百回合。

现在安世中国恢复了芯片出口,但仅限“符合条件的用户”。军用客户当然不在其列;至于民用客户,是否“符合条件”只有中国有权认定。安世中国若以“荷兰安世停供晶圆”为由,采取节约库存、选择性供货的策略,也完全正当。

反过来,荷兰安世想恢复供片不仅难以实现,即便恢复了,也既无法掌控安世中国的产品流向、缓解欧美车厂的燃眉之急,反而相当于帮安世中国更平顺地过渡到鼎泰匠芯等国产晶圆,等同于自掘坟墓——这是个无解的两难。

荷兰更深层的考量,是尽量把安世及其所代表的芯片能力留在欧洲。在工业4.0时代,欧洲已显落后,安世是所剩不多的“阵地”之一。美国所谓“50%穿透性规则”只是暂缓而非取消;荷兰看似要迈出最艰难的一步,最终却又缩了回去。原因很简单:闻泰与安世中国的前面只是在“惨胜”和“大胜”之间做选择,而荷兰安世就只能在“小败”和“惨败”之间做选择了。若荷兰安世继续一意孤行,只会“有失无得”。

作者:杏彩娱乐注册登录官网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彩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