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完美人设”,我更爱真实生活里的生命力

日期:2025-11-09 14:46:56 / 人气:16


网上那些年轻又成功的高颜值高学历人士,我真的已经看累了。当屏幕被“28岁博士毕业带三娃住别墅”“25岁年入百万教你做自媒体”的叙事填满时,我反而被两个普通却鲜活的女性深深打动——她们没有耀眼的标签,却在人生的褶皱里绽放出最动人的生命力。
一、那些不完美却滚烫的人生
第一位是脱口秀演员王越。这个东北姑娘在舞台上讲起母亲的故事:爸妈经营着一家不景气的小餐馆,母亲常遭家暴,便靠着卖一个包子攒三毛钱,在她两岁多时攒够钱逃离。多年后,王越赚钱买了房,把母亲接来,郑重告诉她“不用再偷偷攒钱了,这个家永远不用逃跑了”。观众的掌声里藏着共情的眼泪,因为这不是童话般的逆袭,而是母女俩用苦难熬出来的安稳,每一步都扎实得让人心疼。
第二位是B站博主姜Dora。她的经历没有“开挂”:双非二本毕业、考研失败,入职互联网大厂后从翻译做到管理者,2022年裸辞做起UP主,推出《100场职业访谈》。打动我的不是“草根逆袭”的噱头,而是她访谈里的真诚——不慕强,能与行业前辈平等对话;有思考,始终清楚要为粉丝传递什么样的价值观。她的视频没有精致的滤镜,却有着对职业与人生最朴素的探索,让人愿意追着看下去。
她们的共同点,是人生链条拉得很长,在困难甚至暗淡的境遇里,始终保持着无穷的生命力:敢于自嘲、真实坦荡,能从苦难中解构出意义,更能依靠自己扎实谋生。这种状态让普通人羡慕、欣赏,却不嫉妒——因为那是我们踮踮脚或许也能触碰到的生活质感。
二、精英叙事:一场脱离现实的“炫技”
我渐渐很少看小红书了,因为推送里满是脱离大众真实的“完美样本”:28岁博士毕业带三娃、年纪轻轻出三本畅销书、住大别墅却能“从容优雅”生活。可这些叙事背后,藏着太多经不起推敲的漏洞。
就说上学,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已是常态,博士更是要5-8年深耕,我身边30岁前博士毕业的闺蜜,是靠硕博连读才提前,那几年忙得没时间恋爱,更别提身材管理。所谓“一年读完的硕士”,学术训练怎能与三年制相比?而生孩子这件事,早已成了新时代的“炫富”——网上生六七个孩子的家庭,往往住着大别墅。普通人生不起孩子,本质是缺“三重兜底”的底气:没钱请保姆、没精力搞产康、没支持回归职场。那些“什么都不耽误”的妈妈,隐含着一种隐性傲慢:“你们不可以,但我可以”,却忽略了普通人“不可以”的背后,是生活重重的枷锁。
更让人警惕的是“25岁年入百万教做自媒体”的博主。他们借着流量红利把号做起来,没稳定变现就敢卖一两千的课包。可对很多把自媒体当救命稻草的人来说,2000块是一家三口一个月的菜钱,是贫困大学生一学期的生活费。一个没经历过完整人生周期的年轻人,拿着仅有的经验“知识收割”,能给多少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流量偏爱这种快进快出的“变现逻辑”,却忘了浮躁的土壤里长不出扎实的成长。
三、真正值得向往的,是烟火里的安稳
在北京多年,我早已对“成功人士”祛魅。见过太多标签背后的水分,也知道真正的红利获得者多会捂紧钱袋子。如今我更向往三种人:一是在岗位上努力发光的普通人,不管是医生、老师,还是快递员、服务员,他们用汗水撑起生活;二是把小家庭经营得有滋有味的人,懂得包容与爱的艺术,让家成为温暖的港湾;三是有自己心灵世界的人,能在爱好里安放心性,不为外物所累,活得自足自得。
苏轼说“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闲者得之”。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看多了,反而会弄丢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与其沉迷屏幕里的“完美人设”,不如低头看看脚下的路——那些琐碎、平凡却认真的日子,才藏着最珍贵的人间烟火。

作者:杏彩娱乐注册登录官网




现在致电 xylmwohu OR 查看更多联系方式 →

COPYRIGHT 杏彩娱乐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