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了,我眼睁睁看自己企业暴雷”
日期:2025-11-19 17:48:50 / 人气:8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艰难平衡
项目与资金节奏的挑战
房地产开发企业的老板如同西西弗斯,每年都要推动项目这颗“巨石”上山。在市场上升期,项目销售相对顺利,但企业要做到有规模,关键在于让项目开发节奏精准匹配金融资金节奏。从借钱之初,企业就需明确未来各节点的还款或借款金额,以确保开发节奏稳定。然而,让上百个项目在统一节奏下运转极具挑战性。市场环境、项目规模、各地团队以及政策环境的差异,导致整体开发周期存在不确定性,进而干扰企业金融节奏。为解决这一问题,开发商通常采取产品标准化、工程节点化、推行跟投制度和储备资金等措施。即便在楼市快速上扬阶段,企业内部依然紧绷,容错率不断降低。
战略弹性的缺失
开发商在资本市场常被诟病战略弹性不足,企业发展受制于外部环境,缺乏足够后手对冲风险。因此,能否借到足够便宜的钱以及拿到相对低成本的地块至关重要。前者受外部因素影响较大,而后者则考验企业老板的眼光。进哪些城市、何时拿地、拿何种地,这些决策关乎企业的长线发展和风险对冲。楼市具有周期性,企业在市场好时应储备现金,待调控来临、市场转冷时,以低价拿地,待市场回暖后获利。过去房地产螺旋上涨,约一年到一年半会有一轮政策调节,企业常据此调整策略。
2016 - 2019:危机的伏笔
2016年的误判
2015年楼市疯狂,业内普遍预计2016年会出台政策,因此企业将负债降到最低,准备现金拿地。然而,2016年政策未出,市场迎来罕见的两年的楼市大年,土地成本快速提升,竞拍溢价率极高。企业因担心高价拿地后难以脱手,选择观望。直到2017年上半年调控政策出台,企业有些措手不及。市场具有惯性,按常理2018年市场会转冷,企业可拿地,但2016 - 2017年两年未拿地导致土地储备不足。2018 - 2019年,许多开发商开始拼命拿地,为后续危机埋下隐患,这些高价地在2021年前后进入市场,恰逢三条红线和市场遇冷,企业纷纷暴雷。
项目与资金节奏的打乱
市场下行时,项目开发节奏被打乱,房子要么降价亏本卖,要么扛着价格回不了现金流。同时,企业资金运转节奏也受到影响。各地保交楼成为重点,单个项目回流的现金无法用于集团周转,导致企业账上虽有资金却无法偿还债务。此外,外部融资渠道全面断裂,国内发债模式取消,境外信用债一旦违约便无法再融资,老债到期也让企业陷入困境。
企业暴雷的深层原因与应对之策
风险意识的缺失
过去20年,中国房地产企业鲜少犯错,导致风险意识天然缺失,缺乏应对风险的有效手段。企业在周期中难以回头看,看到同行快速发展,担心自身能力不足或落后,且过去的成功让企业盲目自信,忽视潜在风险。企业规模扩大和上市后,团队和资本的期望也促使企业不断前进。
老板的决策与心力
企业在周期下面临困境时,老板的决策和心力至关重要。若老板选择保全自己,企业规模和团队会快速收缩,公司易走向失败。而若老板散财留住核心团队,企业仍有希望。尽管当前企业面临诸多困难,但核心团队的留存为未来带来了一线生机。老板认为再扛三年企业有望缓过劲来。
作者:杏彩娱乐注册登录官网
新闻资讯 News
- 荷兰发动的“安世之乱”竟然把自...11-19
- 神舟二十号应急返回:中国太空救...11-19
- 影视飓风Tim相亲惨遭滑铁卢,还...11-19
- 套刷医保,真没办法解决吗?11-19

